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保健版 > 健康快讯 > 自我保健
编号:11130700
一捻一揉治风湿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6年7月21日 《中国中医药报》 第2573期
     风湿病是最常见的老年病,常见的表现就是关节疼痛。治疗此病除要注意防寒保暖、不受凉、注意休息、不能太累外,还可采取捻法、揉法等按摩方法治疗。捻法是用拇指和食指的罗纹面相对着用力捏住肢体一定部位,如捻线状地快速捻搓的一种按摩方法,多用于手指、脚趾小关节及浅表肌肤部位,要求手法灵活,用力均匀适度,切莫呆滞、粗暴。揉法是用指、掌、拳、肘在一定部位或经穴上,作柔和旋转运动。运动时,指、掌、拳、肘不要离开所接触的皮肤。揉法力度不宜过大,频率也应较慢,一般说来以每分钟50~90次为宜。以上两种方法具有舒筋活血、通络止痛、温脾健胃的作用,再配合良好的饮食,对治疗风湿病确有显著疗效。患有此症的老年朋友不妨试试。(杨宗海)

    老人腿疼莫轻视

    年近七旬的刘大爷患间接性腿疼已有两年多了,起初他以为是慢性关节炎,就吃了一些药,结果越来越重。日前,他来到中日友好医院就诊,经检查,刘大爷被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。

    中日友好医院血管外科刘博士告诉记者,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、动脉粥样物质不断扩大,加上继发性血栓,引起动脉管腔狭窄、闭塞,造成下肢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。该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,多发于50~60岁之间的男性,但患有冠心病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症、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嗜烟的中青年也容易患有动脉硬化闭塞症。由于症状相近,常被误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。它的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发凉、小腿肚或足部乏力、肌肉酸胀,行走后肢体疼痛,休息后疼痛就会消失,而再行走时,下肢就会又疼。从行走一段距离到出现疼痛的症状,临床上称为间歇性跛行。如果间歇性跛行距离超过500m,表明症状较轻,而少于500m,则表明症状较重。当下肢动脉闭塞症病情严重时,下肢就会发紫、发黑,无论是否行走,下肢都会疼痛难忍。

    刘博士说,像刘大爷这种情况的老年人有很多,他们常认为走路腿疼是老年人常见现象,或以为是关节炎、脉管炎、神经性疼痛在作怪,因此,该病初期常因症状较轻而被忽视,一旦病情恶化,即会出现下肢皮肤溃疡或坏疽,治疗难度大,疗效不佳。而对于大多数早期患者来说,采用非手术的药物治疗,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。

    如何应用简单的方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呢?

    刘博士介绍:一般情况下,用手触摸足背部动脉即可判断,如果足部的动脉搏动正常,可以排除此病,而足部动脉搏动很弱或消失,患有此病的可能性就很大。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为周围血管病的首位,所以中老年人必须加强早期预防、诊断和治疗,而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措施就是戒烟,同时做到科学饮食,增强锻炼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(何佳颐)